千年运河,始于江苏。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长690公里,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沿线城市最繁华的段落。古往今来,从楚风汉韵的苏北到吴侬软语的苏南,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皆“因运而生,因运而盛”。
疫情之下,大运河如何擦亮文旅品牌?日前,由中国侨联主办、江苏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风行活动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深入大运河江苏段,先后赴无锡、淮安、宿迁和南京等地采风。在为期7天的大运河之行中,采风团一路走来,饱览运河两岸旖旎风光,品味绵延千年的诗意水韵,思考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在海外华媒的镜头与笔端,古老而青春的大运河正穿越疫情的阴霾,成为一张喜迎全球宾客的中国文旅金名片。
融合——
情牵诗和远方
9月3日晚,在一片桨声灯影中,采风团一行抵达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从无锡运河公园至清名桥古运河段,河面舟楫轻摇,满载四海宾客;两岸灯火璀璨,照亮人声熙攘。泛舟夜游古运河是采风团同大运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清风拂面,水波荡漾,人在画中游,沉浸在“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朦胧夜色里,采风团中不时发出赞叹。
弃舟登岸,在清名桥区域,采风团邂逅了一场露天的大型音舞诗画演出——《运河四季》。“春波绿韵”“夏岸浓荫”“秋渡金风”“冬湾雪景”,在由水岸、桥头、游船、灯光等元素组成的实景立体多维度舞台上,歌、舞、诗、乐、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轮番登台,穿越时空,展现了大运河全流域的风物之盛和人文之美。
“上通北京下连杭州,古老运河在我家东;风吹篷帆机声隆隆,船儿穿梭运河里行……”开场歌舞表演《我家就在运河边》,让在南京出生长大、在希腊雅典留学工作多年的《中希时报》总编辑汪鹏思绪万千。“中华文明诞生于大河之畔,而古希腊则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多年来,频繁往返于中希之间,对比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差异,已成为他不自觉的思维习惯。而故乡的大运河正是他思考的原点。
当晚,在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中,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拉开帷幕。两天后,在江苏另一座运河城市淮安,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也在一场特色鲜明的大运河传统民歌展演中启幕。
9月,秋光正好。几日间,从无锡的清名桥头到南京的秦淮河畔,从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的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到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的运河非遗展,从宜兴陶瓷博物馆到周恩来纪念馆、张纯如纪念馆,采风团沿着大运河这条江苏的美丽纵轴一路走,一路品。不少海外华媒人感叹:“这就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内容丰富、亮点突出、史料详实、触角广阔。”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社长吴敏将此次采风行一路走来的收获总结为16个字。曾参加过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吴敏表示,“一路走来,切实感受到江苏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非常好。”
“不虚此行。”印尼国际时报集团海外部主任章维佳对运河景区的高科技灯光秀惊叹不已,“夜游古运河,不仅让我沉浸式体验了大运河的人文历史,更让我深入地了解了运河文化带非遗知识。此次采风行让我看到江苏省文旅事业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
巨变——
见证经济腾飞
采风团中不少海外华文媒体人不是第一次到江苏。对他们而言,此次采风行感知最深的是大运河沿线城市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现在交通太便利了!”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曾在南京读大学。学生时代,乘坐绿皮火车晃晃悠悠到常州和镇江游玩的经历,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现在,从南京到常州和镇江只需要1个多小时,人们出门旅行比过去方便太多了!”
此次采风行是马来西亚海内外资讯网总裁王菁野第四次到江苏。“8年前,我第一次到江苏就是到华西村采访。”时隔8年,重访“天下第一村”,王菁野内心大受震动,“8年来,华西村的建设速度十分惊人。登上高达328米的华西龙希大酒店放眼望去,视野中出现的华西村已由一座村镇延展成一座崭新的城镇。”
如今,“天下第一村”作为华西村的文旅品牌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揭示其成功的秘诀,蒙令华表示,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就看不到这些巨变。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发展背后的逻辑。2014年6月,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境内共有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段入选。如何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文旅发展的潜能?海外华媒人各抒己见,献言献计。
“京杭大运河连接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方,优化了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带来了沿岸城市的繁华,也缓解了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埃及《中国周报》社副社长朱新娥表示,大运河江苏段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尽,大运河文旅融合之路如何创新突围?“在文旅消费的人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双双回升的当下,大运河沿线城市应以河为媒,再度集结海内外的文旅力量。”吴敏建议:一是集中力量打响一张品牌;二是开拓周末短途旅游的市场;三是部分景区取消门票费用,吸引旅游,带动消费。
“此次采风行让我切身感受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速度。”汪鹏表示,希望江苏紧抓新机遇,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更好、更全面的保存历史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文化赋能、加强艺术提升。
传播——
讲好运河故事
“夜游大运河,璀璨无锡城”“里运河畔——淮安,今夜无眠!”“聚焦运博会:成果展示、数字创新,文旅产业合作论坛举行”“奔向‘农村都市’的华西村”“厚积博观,深掘南京栖霞‘文化宝藏’”“走进中国酒都‘天下第一壇’·挖掘水韵名城宿迁‘侨元素’”……采风期间,海外华媒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全媒体报道,在纸媒重要版面及新媒体平台开辟专刊、专栏、专题,每天推出鲜活的现场报道。
一个个生动的运河故事正以华媒为载体走向世界。据中国侨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此次采风行,海外华媒共发稿300余篇,累计阅读量约370万人次。
“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山田光作先生专门为无锡谱写了一首《无锡旅情》。这首歌由日本著名歌唱家尾行大作演唱,风靡亚洲。许多国际友人正是通过这首歌了解了无锡,慕名来此游览。”“在9月4日上午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日本《关西华文时报》记者采访了在博览会现场携带作品参展的瞿华娣女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的瞿华娣女士,曾赴日本名古屋交流,对中日两国的陶瓷有着深入的对比和了解。”
“张纯如纪念馆也展示了日文版《南京大屠杀》。与其他语言译本不同的是,日本版的封面还印上了一行格外突出的字:完全翻译版。”……打开微信公众号“日本关西华文”,一些关于此次采风行的报道细节引起记者的注意。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离日本很近。此次采风活动,每到一处,我都认真聆听、仔细询问和记录拍摄。每到一个城市,我都结合当地特色写一篇报道,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挖掘与日本相关的元素和故事。”蒙令华介绍,“希望通过我的报道,向在日侨胞和日本友人介绍大运河文化带,促进中日友好交流。
“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都有举世瞩目的大运河。”朱新娥表示,回到埃及,我们也会利用双语优势,通过报纸、网站、周刊、app、公众号等形式去推介中国大运河沿线的美食、旅游景观、戏曲、苏绣等精彩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江苏并爱上江苏。(贾平凡)
关键词: 让世界爱上大运河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