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和17日,周末入夜的三里屯太古里华灯辉映,人流如织,是最典型的都市缩影,但推开北区红馆的大门后,所见截然不同:不算太大的舞台堆满了层层叠叠的黑色垃圾袋,一面狭长的屏幕上,烟囱高耸,浓烟滚滚。
“怎么感觉像到了垃圾场?”在许多观众不约而同的疑惑中,女高音李晶晶与恰空古乐团共同上演的巴洛克音乐剧场《自然颂歌》拉开序幕。灯光渐渐暗下,躲雨的女孩突然误入这片奇异空间,一台开开合合的魔术冰箱却总能给予她期许的东西,先是止渴的一瓶水,后来是源源涌现的绿植,慢慢的,遍地垃圾被绿色与鲜花覆盖,无人之地变为自然乐园。此时,冰箱又带来了另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的日记,回溯历史的时空穿越开始不断闪现……
“我们想要关注气候变化的主题。”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为《自然颂歌》担任导演。这部作品的创作开始于2019年底,疫情还未发生,世界范围内,关于“自然”“环保”等话题的探讨日渐深入。《自然颂歌》首先回首了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创作的《九首德意志咏叹调》,与此同时,比利时作曲家维姆·亨德里克斯谱写的《恬美的寂静》等现代器乐作品穿梭其间,带来了平行的对照和刺激。
不久前,李晶晶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出演了斯特拉文斯基歌剧《浪子的历程》,这一次,《自然颂歌》是她的独角戏。由她演唱亨德尔的九首咏叹调以德国诗人巴特霍尔德·海因里希·布洛克斯的诗歌为词,洋溢着人文主义光彩与丰沛的诗情,但亨德里克斯的现代作品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屏幕上,影像来回变换,当污水滚滚流入大海、汽车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以和谐柔美的音色著称的古乐器奏出了尖锐、急促甚至堪称嘈杂的声响,把亨德尔的静谧空灵一扫而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反复穿插对比,让音乐的张力大大增强,更激发着观众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充满新意的舞台制作并没有削弱音乐的光彩。”乐评人张光楹说,“《自然颂歌》既是一次古典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又是一道发人深省的时代命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是去驾驭还是被束缚,我们期望中的平衡究竟是否存在?”
《自然颂歌》是当下跨国文化交流合作的缩影。疫情期间,邹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完成了这部作品在比利时克拉拉音乐节的世界首演;舞美设计丹·波特在澳洲隔空建模,中国团队一比一完成落地;剧中,李晶晶逐层剥开、像撒花瓣一样抛下的圆白菜在比利时制作,每片叶子都有编号,寄来中国时困难重重,还经历了一番隔离……“我们并不是在盲目地推出新作品。”邹爽始终认为,如何为绵延几百年的古典音乐找到更加适合当代社会的语汇,是整个行业必须直面的课题。(高倩)
关键词: 如何为绵延几百年的古典音乐 找到更加适合 当代社会 语汇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