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隆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是一位英明之主。要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发动政变,大唐的命运真的未可知。而在他做皇帝期间,也算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此后,李隆基的表现一点都称不上是明君了,他昏聩无能,滥杀无辜,甚至一天之内能够杀三个儿子。由此还引发了安史之乱,这也是大唐由兴盛走向衰落的开始。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开始和结束差距如此之大?
【资料图】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本来他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不过在韦后专权期间,他发动唐隆政变,拥立自己父亲李旦做了皇帝。
李隆基登基后,先后提拔了姚崇、宋璟、张嘉贞等人当宰相。在这些官员的辅佐下,李隆基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唐朝再次达到了鼎盛局面,政治稳固,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育文化呈现繁荣,这一系列使得唐朝繁荣的改革史称“开元之治”。
可是到了后期,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昏君表现。贪图享乐,奢侈挥霍以及重用奸臣。导致贪官污吏横行,酿成了天宝之乱,从明主堕落为昏君。
其实这倒也不奇怪,就算是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到了后期,同样如此,只不过没有李隆基这么严重罢了,还在可控范围内。
可见,封建君主本身就有这个毛病。毕竟,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皇帝对于国家的管理完全是基于皇帝的个性。
不管这个人在有能力,只在于他自己的喜好和主观的态度。他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无人能够左右。
而像李隆基和康熙这样的皇帝属于个人能力超强的人,所以他们在早期,能够很好的压抑自己的喜好,而且可以很冷静,很客观的考虑一切事务。这样,他们就可以重用贤臣,励精图治,打造盛世。
但在后期,往往会自得意满,也没有了进取心,喜欢听一些好话,对他们更加肯定的话。因此,逐渐的会有奸臣当道的局面出现。
这也和他们本身有关,年纪大了,精力也不够,甚至会糊涂,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别说皇帝了,其实普通人也是如此,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
这也告诫我们,凡事要从一而终,切不可无疾而终。做事是如此,其实做人也是如此。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